Board logo

標題: [醫學新知]腎臟 「藥」不要? [打印本頁]

作者: superman1024     時間: 2016-3-21 08:23 PM    標題: [醫學新知]腎臟 「藥」不要?

腎臟 「藥」不要?
大成報/于郁金/連凱斐-2016年03月21日 上午00:19
【大成報記者于郁金/連凱斐/臺南報導】60多歲的黃先生,患有高血壓、糖尿病、慢性腎臟病,因為藥物未按時服用,加上不忌口,血糖控制情況一直都不理想;有一次感冒發燒後,因愈來愈喘、食慾愈來愈差,前來醫院求診;做了檢查才發現,腎功能已惡化成尿毒症、同時有貧血、肺水腫等情形,洗腎(透析治療)已無法避免。

成大醫院內科部腎臟科主治醫師趙若雁表示,根據研究統計,臺灣人口中,有腎臟病的比例高達11.9%,其中較初期的腎臟病約占4成,較後期的約占6成;可能發生腎臟病的高危險群最主要為糖尿病、高血壓、慢性腎絲球腎炎等,其他則包括遺傳性多囊腎、長期使用某些藥物(例如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等)、或其他不明原因所導致之腎臟病。

腎臟,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主要負責排除人體的代謝廢物、水分,維持血中電解質與酸鹼平衡,也負責造血荷爾蒙與維生素D的生成;在初期腎臟病時,大多沒有症狀,但隨著腎功能惡化,可能出現蛋白尿、水腫、高血壓難以控制、高血鉀、貧血等症狀。

趙若雁醫師提醒,「預防勝於治療」,定期的健康檢查、良好控制糖尿病、高血壓,是避免腎臟受傷最好的方法,若早期發現腎功能異常,及早與醫師、營養師、衛教師配合,適當控制血糖、血壓,並避免「腎毒性藥物」(例如來路不明藥物、或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等)使用,仍有機會治癒或阻緩腎功能的惡化;但是,如果是進入中重度慢性腎臟病階段,仍可以經由自我飲食控制、就醫尋求適當的腎臟保護藥物使用等方式,減輕水腫、貧血或其他症狀,延緩不得不洗腎的時間;若是已進入尿毒症,病友經由良好的治療(包括腹膜透析、血液透析)與飲食控制,依然可以活出健康彩色的腎利人生。




歡迎光臨 網際論壇 (http://www.centurys.net/) Powered by Discuz!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