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論壇 - 論壇暫存區 - 運動天地 - [合氣]合氣道
» 遊客:  註冊 | 登錄 | 會員 | 幫助
 

免費線上小說
動漫分類 : 最新上架熱門連載全本小說最新上架玄幻奇幻都市言情武俠仙俠軍事歷史網游競技科幻靈異 ... 更多小說

作者:
標題: [合氣]合氣道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wwtttdy
  高級會員 
  ~我不是天使~


 
  積分 9835
  發文 1222
  註冊 2006-1-4
  來自 被埋在作業堆裡了~
  狀態 離線
#1  [合氣]合氣道

合氣道簡史

現在的合氣道係以「大東流合氣柔術」為其骨幹,再加入其他日本的武術,如槍法,劍道等武術而成的。所謂大東流合氣柔術是日本眾多柔術中的一個派別,據說其創始者為日本清和天皇的第六太子(貞純親王),經過親王之長子輕基傳入武士源家(源家有名的武士有源賴朝,源義經等人)代代相傳,傳到源義家的弟弟新羅三郎義光時,奠定了合氣道的基礎。

據說義光因為看到蜘蛛用很細小的蜘蛛絲很巧妙的捕捉很大的昆虫,得到合氣道技法的啟示,而且還將戰死者或死囚的屍體予以解剖,檢查並研究人體的構造。因為義光曾在滋賀縣建立大型的武道館被稱為「大東之館」,於是被命名大東流。到了義光之次子義清定居於甲斐之武田,改姓為武田後,大東流合氣柔術便在武田家代代相傳。所謂武田家便是日本戰國時代赫赫有名的武田信玄一族。

另外大東流之名的來源有另一個說法,就是在武田家第二十五世武田信友時,有一位忠臣名叫「大東久之助」,是合氣柔術的高手,為武田家建立輝煌的戰績,不幸陣亡於君主的馬前,信友痛失忠臣之餘,為表彰其以其姓「大東」將此種武術命名為「大東流」。

到了天正三年(1575年)武田信玄之子武田勝賴於長篠之役敗於織田信長與德川家康等聯軍的新式火槍之後,從武田國下野,在會津做了蘆名盛氏的莊頭之後,便由其子孫代代繼承,而在會津藩所研究的武術被幕府將軍下令稱為「會津御式內」(御留流) 意思就是沒有當時幕府將軍同意便不准外傳,也不准與外人比武。

從此之後,幾乎不為世人所知,到了日本明治時代,武田家的後裔武田惚角及其父惚吉,從會津藩家臣西鄉近直學到大東流的技法。特別是惚角先生周遊日本各地,被稱為「會津小天狗」留下種種逸事,最後在北海道去世,武田先生的子嗣武田時宗在北海道的網走開辦了「大東館道場」,為大東流合氣武術本家,於是這一門武術普及於社會。

在武田先生的眾多門生中,植芝盛平先生無疑是特別卓越的,植芝先生將原來的大東流中的捻(扭)關節技改為壓制關節技法,再以大東流的技法為中心,再吸取日本古來各流派的精華,更加上他個人對於武道的体認與宗教中心,再吸取日本古來各流派的精華,更加上他個人對於武道的体認與宗教的信仰,確立目前的合氣道。

而目前在若松町的本部道場由其三子植芝吉祥丸與吉祥丸先生之子植芝守央負責。而植芝盛平先生的另一位弟子鹽田剛三另創立合氣道養神館,所傳的合氣道略與吉祥丸先生所傳的合氣道不同。

而目前台灣的合氣道是由李清楠先生最早開始開傳播的,李先生也也目前國內合氣道界最高段位,近年更自創合氣太乙拳,曾在大陸與國內各地表演,深得各界好評。國內合氣道界於1991年分裂成合氣道協會與合氣道協進會,但所傳並無不同。



合氣名詞的由來

合氣這個名詞被使用於武術界,據如是散見於近世的劍術傳書中。例如寬政12年〔的劍術秘傳獨修行〕(蒨園述),書中提到「雙方充滿盛氣面對面站立著,是謂相對立。」。還有,中西是助在文政五年(1822)所撰,其後出版的「一刀流兵法韜袍起源考」書中寫著「面對敵人、合氣,懷著非勝不可的心情與敵人較勁的話,即使費盡心力,仍難學得兵法。」書中大多把合氣的意思用於所謂持有互相充實的力量,而應用於對峙的狀態上。關於這種詮釋法,其他武術傳書也共同使用著。在高野佐三郎所著的「劍道」這本書中,提到「解除合氣來戰鬥是重要的」,後來雖在劍術書中沒有被用作積極的意思,但卻被當作是應該注意的事項而記錄下來。因此,進入明治時代,發現和劍術書不同的合氣之術或關於合氣術的解說文獻,被賦予正面的評價。

明治25年(1892)在東京出版的〔合氣之術』(武骨居士著),被認為是與合氣有關的最古老發行物。其中舉出合氣之術的重要內涵是「讀敵心術」和「吆喝的氣合」。前者是指當敵人將要打來時,應先窺知其想法,或迅速避開敵人的攻擊,也就是制敵於先。後者是指藉由稱為「攻擊敵人的心胸」、「無形銳利之神劍」的「施合氣之術相關的獵獲物」之磨練,可以打倒各方豪傑的方法。

明治29年(1896),在井口松之助所寫的「死活自在接骨療法柔術生理書」中的「柔術極意口傳」章中,有「滿足合氣心氣的說法」一項,提到「談論此合氣心氣來滿足氣的事,在其他書上也有詳細的解說」。同年37年(1904),在大阪發行的望月馬太郎寫的『至誠至愛』書中,在「氣合之事」中有一項,「氣合假如是武術精髓的話,有人說先輩們以此為徹底悟道的妙術,也有傳言武術死活在氣合,因此所謂劍道極意的秘訣,或劍法秘訣合氣之術這類書籍早已經成品出版了。」由以上的各文獻中可以看出,明治中期以後,合氣這個名詞以類似合氣之術這種正面評價,在武道家以及武術相關人士間時常被談論著。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了大正時期,在各種武術書中能看到類似氣合的所謂合氣這種詞彙,他們的意義大都與前述「合氣之術」相近,都在於透過氣合和讀心術來先發制敵,是後在武術愛好者間將形成一股安靜的熱潮。

今日普及的合氣道,始祖雖是植芝盛平,其源流乃是以武田惚角先生為中興始祖的大東流合氣柔術為中樞。大東流柔術在大正後期將流派名稱改為大東流合氣柔術。記載大東流更改名稱的文獻有大正11年(1922)武田給予門人植芝的目錄「合氣柔術秘傳奧儀之事」及武田的門人簿「英名錄」。

到目前為止,稱為大東流合氣柔術這個名稱的記載並不明確。依據「英名錄」記載,植芝「從大正11年4月28日到周年9月15曰,在京都府下何鹿郡綾部町的別墅,跟著武田老師學習大東流合氣柔術。」書中也有植芝的簽名。這一年,武田惚角異乎尋常沒有帶著妻子和兒子時宗(現在的大東流合氣武道本家)在身邊,而獨自在綾部停留了五個月,其間於植芝的住宅指導海軍中將淺野正恭屬下的軍人、劍道教師和大本教關係人等大東流合氣柔術。根據前述的目錄記載,武田在這段期間將「全部一百一十八條、合氣之術三十條、秘傳奧儀三十六條」從頭到尾教了二十二遍。同年9月5日,惚角還同意植芝為大東流合氣柔術的傳人。

這次離家對惚角來說,不只是破例,時間也很長,從武田給予植芝目錄,及答應植芝代替他傳授武術等事看來,可知武田與值芝師生關係的密切。這件事從大本教的出口王仁三郎所描述的,當惚角離去時,以巨額謝禮贈給植芝這件事來推測,關於大東流柔術的更名事件,到底是誰提出的,至今仍一無所悉。事實上植芝即有可能是首先提議更改大東流「合氣」名稱的人,從他日後離開武田惚角的大東流而另創「皇武會」(合氣道的前身)可略知一二,但是從當時他與惚角師生間的關係來考量,這種說法很難成立。因此,與其相信前述的說法,不如說是出自出口的大本教接受武田指導的高度教養之單人們,並以前述「合氣之術」的熱潮為背景,來考量其對於大東流柔術的更名是否有著什麼樣的關係比較貼切。根據武田的學生們的說法,武田說對初次見面的人使自己充滿「吆喝聲」、「氣合」(運氣所發的聲)可以擁有看透那人社會地位和過去等等的好像「讀心術」般的靈力。因為這正是所謂『合氣之術』的特色。


合氣劍術與杖術

一般學合氣道的同好,在學習合氣劍的型後往往要利用以前所學的技法來做奪劍或是呼吸摔的練習,如果以前有學過劍道的前輩也雪|發現合氣劍術似乎與一般劍道有些不同,這是因為合氣劍術受到柳生新陰流的影響所致。

談起日本劍道,有名的流派有一刀流,示現流,高當流,陰流等等還有戰國時民間十分流行的念馬庭流。另外大家比較熟知另有宮本武藏的二天一流,佐佐木小次郎的嚴流,幕末時暗殺集團--新撰組的天然理心流等等。不過這裡面最富傳奇性的大約是柳生新陰流吧。

柳生新陰流的前身是陰流,陰流的創始者是日本戰國時代武田信玄的家臣上泉伊勢守信綱。有一次上泉信綱周遊日本各地路過大和國遇到土豪--柳生莊的莊主柳生宗嚴,宗嚴雖然十分仰慕上泉伊勢守的劍法,但仍提出比試的要求。上泉信綱答應了,結果柳生宗嚴在上泉信綱面前毫無反手能力,於是跪在上泉信綱面前請求給與劍術的指導,上泉伊勢守感於柳生宗嚴的誠心,便答應留在柳生莊指導宗嚴劍技,柳生宗嚴便以"石舟齋"之名向上泉信綱學習。未久,上泉信綱便告別而去,繼續他的旅程,而柳生宗嚴雖然老師不在身旁,但仍十分努力專心的練習劍術。

數年之後(1565年)上泉伊勢守再度來到柳生莊,柳生宗嚴很熱誠的招待他的老師,宴後他將老師請到密室內,演練他這些年來所鍛鍊的結果,上泉信綱看完後,點點頭說道:「你已經得到劍法的真髓了。」於是將陰流的印信交給他,並嘉勉他要更加努力練習。而後柳生石舟齋宗嚴便將他的所學命名為"新陰流",而一般劍道的修習者都稱之為" 柳生新陰流"。

文祿三年(1594年)柳生宗嚴帶著他那剛年滿23歲的第五個兒子柳生宗矩(1571年--1646年)去謁見德川家康,並在家康面前表演了高超的劍術,家康看完之後十分贊賞,要求柳生宗嚴留在他家邊指導劍術及參與軍事參謀,柳生宗嚴以年紀太大而婉拒了家康的邀請,但推介他的兒子柳生宗矩來擔任這個職務,因此柳生宗矩便留在家康的身邊服務。慶長五年(1600年)德川家康正式與豐臣秀吉之子豐臣秀賴正式絕裂,暴發了決定霸權的關鍵之戰--關原合戰,柳生宗矩在此次戰役表現傑出,深得家康的信賴。三年後德川家康在大阪冬之陣徹底打敗豐臣秀賴,回到江戶(即今東京)建立了往後二百多年的德川幕府,柳生宗矩因封於將軍家劍術指導,陸續指導過家康及以後的二位大將軍--秀忠以及家光,另外因其政治手腕十分靈活得到歷代將軍的信任,因此得到但馬守之職奉祿有一萬二千五百石。同時任將軍家的劍術指導教師另有一刀流始祖伊滕一刀齋的弟子小野忠明,但小野忠明的奉祿只有一千二百石左右。據說小野忠明在指導第二代大將軍秀忠時十分嚴格,秀忠常被攻擊的手都舉不起來,因此每次小野來指導劍術時,秀忠往往找藉口逃避。而柳生但馬守則看出這點,大都與秀忠將軍談劍理,卻很少實戰,因此得到秀忠的喜愛。一方面柳生宗矩得到當時禪宗臨濟宗的高僧-澤庵宗彭(1573年--1645年) 的教化逐漸領悟了活人劍,劍禪一如的禪宗密意,在這二者的影響匯合下逐漸產生所謂的無刀取的拳術及奪刀技法。這些技法對日後日本武術,包括合氣道均有重大的影響,所以甚至有人認為合氣道的技法中心事實就是柳生新陰流。

柳生宗矩的兒子中最有名氣大約就是柳生十兵衛三嚴(1607年--165 0年),有人稱之為獨眼的柳生十兵衛,柳生十兵衛可能是柳生宗嚴以後劍術最強且最富傳奇性的人物,在日本人的心目中十兵衛可能是僅次於宮本武藏的劍道之神吧! 可以他為名題材的小說,電影,連續劇可說十分多,如以前台灣曾上演的魔界轉生(由千葉真一演柳生十兵衛,真田廣之演忍者,如果常看日本時代劇的話,會發現千葉真一經常演柳生十兵衛,而在這些片中,真田廣之一定演忍者) 他是柳生宗矩的長男,曾擔任第三代將軍家光時練武時的對手,家光一代雖是德川幕府的盛世,事實上是因為周圍有不少賢臣輔佐之故,德川家光(1604年-- 1651年)本人則是十分文弱,但十兵衛不肯如他父親一般的去迎合家光的心意,於是被謫居予小原田,自此行蹤成謎,有人說家光是藉此派他去當任密探剌查全國各地的民情,所以有不少小說便以此為題材而加以發揮。

柳生宗矩的次子為柳生友矩左門(1613年--1639年)是家光將軍的待從,因十分俊美,深得家光的寵信,柳生宗矩的的三男柳生宗冬又十郎(1615年 --1675年)以後擔任第四代將軍德川家綱的武術指導老師。柳生新陰流一門與德川幕府關係非淺,長期之後,柳生武術除了劍術之外,對於無刀取這種奪刀術方面也同樣更深人的研究,因此這部的技術被稱為裡柳生拳法,因此合氣道的前身--大東流合氣柔術在會津藩時被稱為 "會津御式內"可能也與此有關。

合氣道的武器除了合氣劍外,另外尚有合氣杖,其實另外短刀,扇子等都是合氣道的武器之一,如在練習四方摔時,將對手摔倒在地上時會加上一個打擊對手面部的動作,其原意就是用日本人在古時隨身帶的扇子( 扇背常用鐵製的) 攻擊對方。認真的說,習武者應將武器視為身體的延長,所以如果習武到一個程度,應該不會被武器的外形所限制,故應該說合氣道的武器並不只有上面提到的幾種。不過就如同國術一般以槍、劍、刀、棍為基本武器,而在日本,劍及槍也是被視為基本武器而被練習。

合氣杖法為何會與日本寶藏院流槍術有關係呢? 如果了解日本寶藏院流槍術在日本武術界的地位就如同少林寺棍法在國術界地位那就不會覺得奇怪了。合氣道的祖師植芝盛平先生,在其41歲那年學得寶藏院流槍術後,以後常在綾部山中練習,以九尺長的長槍突剌吊在樹枝下的海棉球,然後於其43歲那年得到靈感創出合氣道,所以植芝氏的合氣道就是以古式柔術為中心,然後再用槍法及劍法來彌補其不足的部份而形成目前的合氣道。如此可以看出為何合氣杖法會與寶藏院流槍法有密切的關係。

日本從平安時期起,由於寺院財產日異增加,寺院的僧侶們為了保護寺產,紛紛請有武左漁鬗H來協助保護寺產,久之竟形成地方勢力,好似地方土豪一般,令歷代的日本政府頭痛不已,如果略知日本戰國的歷史的人,一定知道當時有所謂一癸一向眾的宗教軍事團體,其中最大的一支便是石山本願寺的本願寺光佐顯如,當時他的實力遠過戰國時的釵h大名,連織田信長這個一代梟雄都與之對峙達12年,直到信長自殺前二年(1580年)才臣服講和,可知那時寺院的勢力之大。

寶藏院流槍術就是在那情形下形成的,寶藏院位於奈良,是日蓮宗的禪林,以槍術聞名,這個流派槍術創始者是那時的住寺覺禪房胤榮,他是日本戰國時代到安土桃山時代(指織田信長到豐臣秀吉那個時代,約1536年到1598年左右)的第一流的槍術家,甚至列名為當時的十大劍客之一。後來胤榮年紀大了之後將其住持之位傳給第二任住持胤舜,寶藏院流槍術之名更加興旺,成為奈良的特色之一。當時的習劍的人若到奈良之後沒有到寶藏院參觀,會被認為沒有到過奈良。胤榮的弟子除了胤舜外還有高田又兵衛(1590年--1671年)比較有名,他是一個和尚但曾經與宮本武藏的養子宮本伊織同為小笠原的家臣。

但合氣杖為了時代的需要,已從原本的九尺長槍改為五尺左右的長度在使用上更為靈巧,這可說是日後大東流合氣柔術與合氣道改良而成的。在大東流因為拿杖的正手及反手的關係,又因之分為陽之杖捌,陰之杖捌的形。

以上文章節錄自:台灣合氣道連盟


2006-9-13 12:35 AM
查看資料  訪問主頁  發短消息   編輯文章  引用回覆

可打印版本 | 推薦給朋友 | 訂閱主題 | 收藏主題

論壇跳轉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