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論壇 - 花漾女人館 - 家庭生活版 - [養兒育女經] 14種新生兒特殊生理現象
» 遊客:  註冊 | 登錄 | 會員 | 幫助
 

免費線上小說
動漫分類 : 最新上架熱門連載全本小說最新上架玄幻奇幻都市言情武俠仙俠軍事歷史網游競技科幻靈異 ... 更多小說

作者:
標題: [養兒育女經] 14種新生兒特殊生理現象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RING
  區版主 
  涉江而過 芙蓉千朵


 
  積分 18876
  發文 1195
  註冊 2005-9-6
  狀態 離線
#1  [養兒育女經] 14種新生兒特殊生理現象

諮詢╱柳營奇美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張春慧

有的媽媽善於觀察,往往發現新生兒有「異常」現象,而心急如焚。其實新生兒本來就有一些特殊生理現象,而這些特殊生理現象均屬正常範圍內,只要媽媽有所了解,就不會過分擔憂了!

對父母來說,照顧出生一個月內的新生兒,可說是一場極大的考驗。因為剛脫離子宮保護的小寶寶,需要花時間適應新的世界,但每個寶寶適應的速度與方式又不一樣,一旦與一般狀況不同時,總讓父母感到心慌。特別是新手父母,因為缺少經驗,對新生兒的特殊現象常感到大驚小怪,而匆匆抱著孩子到醫院就診。

為了幫助爸媽更了解新生兒的一些特殊生理現象,柳營奇美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張春慧,針對1個月以內的新生兒,以其在診間最常被父母問到的特殊現象,歸納出14種特殊生理現象,提供父母做為照顧時的參考。


1. 臍帶延遲掉落

現象解讀:
目前因為各醫院使用臍帶護理的藥物不同,所以每個寶寶臍帶掉落的時間也不一定,平均約在2∼3星期時會掉落。

需要就醫:
若超過一個月仍未掉落,則必須找兒科醫師做進一步的檢查,以排除一種會影響到白血球功能的先天性疾病。


2. 新生兒黃疸

現象解讀:
新生兒於出生2∼3 天大時常見生理性黃疸。雖然母乳的哺餵常會延長並稍加重黃疸的程度,但是只要適當處理及注意,並不會有明顯的併發症。

需要就醫:
•黃疸於出生後24小時內發生者,則必須考慮為病理性黃疸(如溶血疾病)
•若超過2個星期大以後仍有黃疸,則可能是延遲性黃疸。若同時也有解灰白色糞便的時候,則必須小心是否為膽道閉鎖、肝炎、或其他感染性疾病(如泌尿道感染等疾病)所引起的黃疸。


3. 早發型母乳性黃疸(Breast feeding jaundice)

現象解讀:
發生在出生1星期內,多因母乳餵食量不足,造成脫水及熱量不夠所致。必須增加母乳哺餵的次數及量。


4. 晚發型母乳性黃疸(Breast milk jaundice)

現象解讀:
母乳中本身含有一些阻礙膽紅素排泄的物質。若懷疑是這種情形,可暫停哺餵母奶2∼3天,以做為鑑別診斷。一般而言,黃疸可因暫停母乳而逐漸退去,之後,再哺餵母乳就不會再有嚴重的黃疸發生。

需要就醫:
母乳引起的黃疸常可持續至出生1∼2個月後。父母必須要提高警覺,注意新生兒的活動力及大便顏色,來區分是否為病理性黃疸,以避免延誤就醫的情形。


5. 新生兒毒性紅斑

現象解讀:
嬰兒出生1個月內常見。有大小不一紅斑塊,且中間有小疹子或水泡樣。產生的原因不明,常見於黃疸照光之後。不需特別治療,只要保持皮膚衛生清潔,一般約在1∼2週內消退。


6. 粟粒疹

現象解讀:
為黃白色毛囊皮脂腺表皮囊腫,為皮脂腺阻塞所引起。多發生在臉部、鼻尖。數週內會自然消失。


7. 蒙古斑

現象解讀:
一般為色素沉澱所引起。臀部及下腰部常見青紫色斑塊。於1∼2歲時即會消失。但這與碰傷或遭受虐後所造成的瘀青有所不同,有賴醫師做鑑別診斷。


8. 血管瘤

現象解讀:
為微血管的先天性擴張或增生所致。最為常見的是沙門斑,是一種平坦、暗粉紅色的斑點或斑塊,有一半以上新生兒的眼瞼、鼻翼和後頸部常可見到。大部分在1歲前會消失。而另一種稱為草莓斑的血管瘤則較為隆起且呈鮮紅色、外表似草苺樣,出生時較不明顯,約在兩個月內出現。大部分在9歲前會消退。


9. 尿布疹

現象解讀:
這與目前所使用的紙尿布較為封閉且不透氣、嬰兒的皮膚衛生、皮膚體質、排便型態,以及照顧者的衛生習慣等都有關係。建議家長必須勤換尿布、保持清潔及乾燥,方可減少尿布疹的發生。

需要就醫:
若是自行照顧尿布疹3天,情況仍未見改善時,就應帶給醫師診治,醫師會視嚴重程度給予藥物治療。局部治療可使用藥物,但治療濕疹藥物多含有類固醇成分,為避免使用過量,最好請專科醫師開開立處方。而有時亦可能併發黴菌感染,併用抗黴菌藥膏也有其效用。


10. 脂漏性皮膚炎

現象解讀:
其真正原因未明。一般認為是皮脂腺分泌過多所引起的炎症反應。多發生在出生1個月內,可在頭皮、眉毛上發現有黃色鱗屑堆積。嬰兒期的脂漏性皮膚炎大多在出生2∼3個月後消失,治療上可使用凡士林或嬰兒油塗抹後,再用清水或肥皂洗淨即可。


11. 鼻塞與痰音

現象解讀:
由於嬰兒鼻翼較塌且扁平、鼻孔又較小,若鼻腔內有分泌物時,很容易造成阻塞而發出痰音。加上嬰兒對外界冷空氣亦較為敏感,尤其是早晨或睡醒時,鼻腔分泌物會較多,鼻塞及呼吸有雜音的現象便會更為明顯。平日照顧寶寶時,媽媽可輕輕按摩寶寶的鼻子、或熱敷、或以小棉花棒清潔鼻腔,幫助寶寶把鼻腔內分泌物排出。

需要就醫:
就診時,醫師會針對上呼吸道感染、鼻腔異物、鼻構造異常、先天性梅毒等狀況,與非病態的鼻塞與痰音做鑑別診斷。治療的方式包括有:隨時清潔、按摩與熱敷、吸鼻器抽吸、霧氣吸入、藥物治療、拍痰,嚴重者則必須就醫診察,以確立病因。


12. 吐溢奶與胃食道逆流

現象解讀:
新生兒多少會有溢奶或吐奶的情形。新生兒的胃食道逆流的原因在於胃賁門括約肌的發育較不成熟,或生理性食道下括約肌閉鎖不全,使得食物容易逆流回到食道,甚至吐出。

需要就醫:
若情況較為嚴重,已明顯影響餵食及其成長,則必須請醫師詳細檢查,以查出原因。

治療方式:

•保守治療:餵奶後抱嬰兒直立或半直立1∼2小時,睡覺右側臥(雖然趴睡對消化最好,但與嬰兒猝死症候群恐有關,故不建議讓太小嬰兒趴睡),注意餵奶技巧,避免吸入大量空氣。

•藥物治療。

•外科手術治療。


13. 哭鬧不安

現象解讀:嬰兒常有哭鬧不安的情形,原因很多,較單純的原因包括:肚子餓、已解尿或解便、腹絞痛、腹脹、溢奶、吐奶、便秘。較複雜的原因如腸胃炎、腸套疊、牛奶蛋白過敏、乳糖不耐症等)、尿布疹,及其他皮膚病變、鵝口瘡、蚊蟲咬傷、長牙、疝氣,甚至像中耳炎、感冒、泌尿道感染、敗血症等感染狀況。這都必須加以釐清,好讓寶寶停止哭鬧。建議爸媽注意寶寶哭聲的特徵與規律,就醫時,可做為醫師診斷的參考。

需要就醫:
當各種單純的原因都已經被排除而仍無法停止嬰兒的哭鬧時,則必須請醫師加以診治,以確立病因。


14. 嬰兒型腹絞痛

現象解讀:
多發生在3個月大以內的嬰幼兒。一般開始於3∼4週大,常會反覆地哭鬧,尤其發生在深夜。嬰兒會有哭聲激烈、臉脹紅、腹部脹大、腿部彎曲、食欲稍減退的情形。沒發作時,食欲及活動力都很正常。但造成此狀況的真正原因未明,可能是荷爾蒙分泌異常,使腸子蠕動增快所致;或吞入太多空氣、過度餵食、乳糖不耐症、牛奶蛋白過敏等。大部分病患在3個月大以後即會漸漸改善。

改善方法:

•局部使用薄荷油、驅風油或用熱毛巾敷蓋腹部。

•變換嬰兒姿勢(抱直或趴在父母肩上或腿上),對促進腹部空氣之排出亦偶有幫助。

•改善餵奶技巧,避免讓寶寶吸入過多空氣。

•媽媽若能夠哺育母奶最好,亦可使用低乳糖或低過敏配方奶。

•當以上方法都無效時,最後才考慮使用藥物治療。


[ Last edited by RING on 2010-9-23 at 10:12 PM ]






2007-5-29 10:46 PM
查看資料  發短消息   編輯文章  引用回覆

可打印版本 | 推薦給朋友 | 訂閱主題 | 收藏主題

論壇跳轉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