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論壇 - 論壇暫存區 - 運動天地 - [健美]初學健美應注意的事項
» 遊客:  註冊 | 登錄 | 會員 | 幫助
 

免費線上小說
動漫分類 : 最新上架熱門連載全本小說最新上架玄幻奇幻都市言情武俠仙俠軍事歷史網游競技科幻靈異 ... 更多小說

作者:
標題: [健美]初學健美應注意的事項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purple
  白金會員 
  觀人於言/觀人於後/多言不如 ...


 
  積分 31589
  發文 1869
  註冊 2005-9-4
  來自 偷得浮生半日閒~
  狀態 離線
#1  [健美]初學健美應注意的事項

1。最好在開始鍛煉之前向內科醫生咨詢,特別當你有高血壓,心臟病史,體重過重,或長期不參加運動。

2。你最開始的目標只是對健美鍛煉有一個認識,不要用太重的重量,先選擇容易學和安全的動作,不要期望太多太快。

3。一周鍛煉3天(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或星期二、星期四、星期六),如你時間較少,也可每週鍛煉2天。

4。每次鍛煉不超過60-90分鐘

5。只達到你所能承受的最大強度的70-80%

6。把注意力集中在大肌肉組的鍛煉上。

7。緩慢有控制的進行每一動作,注意力集中在所鍛煉的肌肉上。

8。在鍛煉中用口和鼻呼吸,以吸取充足的氧氣。

9。在每組動作之間休息1-2分鐘。


附贈八條健美訓練理念的詳細辨析

通過長期的健美訓練實踐,覺得有些人們熟知的訓練理念並不具備普遍指導意義,若不加區別地一味照搬,則可能妨礙體格的發展,或引起不必要的運動損傷。這裡依次做一個較為詳細的說明,也許你可從中收益

   1. 一般對訓練動作的要求都強調要準確到位。在採用孤立重量(即傳統的10-12次/組)時,因為能完全掌控重量,故動作應要求幅度充分,收縮伸展到位,這很正確。但在做極限重量(1-3次/組),尤其是超負荷極限組時,應將動作安全、確保目標肌不受傷放在首位,其他則是次要的。動作幅度亦不應有過分要求,否則會使韌帶、肌腱無謂受傷。待負重能力提高後,再將這一重量的動作規格逐步提高,直至做到標準、到位。

    2. 下背部一直是訓練中的難點,多數都建議用硬拉來發展。硬拉確是發達下背部的方法之一,但也有其不足之處,主要是下背部缺乏拉伸幅度。硬拉時要求肩部後展,目的是為了起拉伸背肌的作用。但因動作局限,拉伸幅度很有限,所以硬拉的主要作用還是在增加背部肌肉(包括下背)的厚度上。為了使下背部具有更好的視覺效果(向兩側生長),必須加大下背肌的拉伸幅度。
    通過訓練檢驗,有這樣幾個動作對增加下背部的寬度和厚度有較明顯的作用。
    ①單臂啞鈴划船。要點是啞鈴與身體縱軸垂直而不是通常的平行。背部保持自然狀態,腰部隨動作自然轉動,這樣才能保證大的運動幅度,既能放得遠,又能拉得高。與身體縱軸垂直的握法(正握)對背部的拉伸感比側握(常規握法)更明顯。
    ②T型槓划船。超級背闊肌從上背至下背都有一個弧度。直線三角形背闊肌無論是力度還是實際面積都不盡人意。
    寬握類划船對發展背闊肌的兩側有很大作用,但對背溝附近肌群及背部弧線的塑造不如窄握。窄握T槓划船則是使背部圓實的強力動作,其拉伸作用之強連坐姿滑輪窄拉也難以相比。通過對動作技術細節的調整,對下背也有極好的訓練效果。
    方法是:如果做窄握划船的極限負重是100公斤(1-3次/組),那就將負重調至最大強度的80%左右(80公斤上下),下放時盡可能伸展背闊肌,彷彿要將重量放至極低位置;上拉時採用暗示技術,用軀幹迎接T槓。這樣可保持整個上半身的前傾角度,避免出現在使用極限重量時站得較直,有較大的後仰借力情況。同時使把手位於腹部近腰處,以確保下背部的訓練效果。
    由於有意識地迎接T槓,軀幹會有一個不自覺的"下沉"動作,這可使下背溝加深,形成"翻起"的效果。視覺上整個背肌的輪廓會更加分明,更具力度,比賽時更具競爭力。
    ③史密斯架臥推。要點是橫槓位於胸線以下近腰部位置(以不妨礙動作起落為準),注意力集中在下背溝處。下落時刻意收縮下背部,使之像活塞般壓縮,然後推起,重量不要過大,以6-8次為宜。這個動作對增大整個下背部面積,尤其是腰長者很有益處。
    ④窄握坐姿拉力器划船。要始終以背部肌肉對抗負荷,保持一種拉伸感。拉近時把手應位於腹部而不是胸前,還原時肩部前送放遠。每組8次左右,保證動作幅度到位。此動作對整個背形的弧度及下背肌的生長都有較好效果。

    3.一般的10-12次/組是大眾健身的要求,此範圍既能使肌肉有一定的發達度,又能避免受傷。但對健美Fans或有志於參賽者來說,這遠遠不夠。
    初練者只要經過6個月左右的系統訓練,就應逐步加進低次數組,保證一個動作的基本組(一般是5組)內必須有1組(一般是中間的第3或第4組)做8-10次或6-8次的較低次數,一年後可降至4-6次/組。隨著體格的進一步發展, 1-3次/組的極限組和有保護的超負荷組也應在考慮之列。這是體格開拓者不可避免的必經之路。

    4. 比較特殊的部位--肱二頭肌。關於肱二頭肌的訓練,可謂千奇百怪,各不相同。
    有人認為它是一個小肌群,訓練的總組數應在9組以內,否則容易疲勞過度,如多里安·耶茨和納賽爾·桑貝蒂。有人認為它是一個中等大小的肌群,16組最理想,以克雷格·泰特斯為代表。"超人"李·普銳斯特認為做20組也只是在撓癢癢,只有做足30-35組才能徹底震撼這塊具有標誌性的肌肉。最不可思議的是有著65厘米臂圍的曼弗雷德·胡伯勒,他在《十分鐘練就粗胳膊》中宣稱,只需嚴肅認真地竭力做上6組彎舉,即可"搞定"肱二頭肌。那麼,到底該聽誰的呢?
    訓練實踐表明,每個人的肱二頭肌對訓練的反應各不相同,差別很大。你認為不夠的組數,別人也許已訓練過度,反之亦然。所以,最終是要通過訓練的信息反饋來決定各自的訓練組數。如果16-20組不行,即應適當減少動作和組數,做10-12組或降至10組以內。但要保證一個動作用槓鈴做,一個動作用啞鈴做。如果你的訓練反應與李·普銳斯特相似,那麼超高組數就應是你的選擇。正因為肱二頭肌不像胸背等大肌群有個相對通行的組次標準,所以每個訓練者應在不斷嘗試中找到適合個人特點的理想訓練組數,惟此才能使肱二頭肌取得實質性的進步,
   
5. 令人費解的部位--斜方肌。與肱二頭肌相似,它也是一塊較為特殊的肌肉,有些直接刺激它的動作效果反不如一些間接動作好,如深蹲、硬拉、拉力器下壓和槓鈴高翻等,這確實有點讓人費解。
    肱二頭肌的訓練反應不同,是因為每個人肱二頭肌的紅肌纖維與白肌纖維的比例不相同,且由於在上身訓練中胳膊都直接或間接參與用力,故對疲勞的耐受度也各不相同,從而導致訓練組數的極大差異。
    斜方肌的構造特點是:被周圍的肌肉包圍,做動作時很難相對孤立地對抗負重,頸部、上背肌及三角肌都會參與用力,大負重時三角更是"熱心參與者",從而使訓練效果減弱。所以直接針對斜方肌的訓練重量應適中,並要將意念集中在目標肌上。另外,深蹲、硬拉和下壓動作可採用4-6次/組的低次數組(在充分熱身後)。推薦的斜方肌訓練動作是槓鈴身後聳肩,每組12次左右,效果較明顯。
    如果不是為參賽,則無需專門發展斜方肌,讓其在訓練中自然增長即可,這樣肩部會顯得更寬闊自然些。

    6. 怎樣進行布道凳彎舉?只有極少數人肱二頭肌天生較長,一直達到肘彎部,具有得天獨厚的長條型肌肉形態。這類肱二頭肌大多訓練反應良好,只需將訓練的重點放在打造"尖峰"上即可。但大部分人沒有這麼幸運,側視一般都有一個較明顯的"缺口",所以布道凳彎舉就成了訓練的必修動作。
    為了使肱二頭肌的下端盡快發達起來,每次動作都要下放到底部,有意識地將胳膊伸直,注意力集中在肱二頭肌的下端,以此發力起動,帶動整個肱二頭肌的收縮。
    有種說法是布道凳彎舉不可將胳膊伸得太直,否則有損肘關節。事實並非如此。訓練中只要採取逐加重量的方法,就可使次數降至4-6次/組,不會對肘關節及肌腱造成傷害。只有肘關節伸直,才能刺激到肱二頭肌下端,否則就失去了布道凳彎舉的意義。當然,糾正錯誤動作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開始並不要求降至較低次數,讓肘關節和肌腱有個適應階段,逐步掌握正確發力方式並使動作定型。若無特殊目的,一般不提倡做極限組(1-3次/組)或超負荷。
    不少訓練者為了舉起較大重量,將動作的準確性和訓練目的置之腦後,胳膊彎曲得很厲害。這樣長久練下去不會有什麼好效果,對改善肱二頭肌的外形也不會有什麼幫助。

7. 要不要專門練小臂?通常的說法是:在練上臂的過程中小臂已得到了足夠的刺激,無需專門練小臂。
    實際情況是,如果不進行專門練習,小臂與上臂的差距會越來越大,最終形成明顯的缺陷。雖然小臂在彎舉和划船、硬拉等動作中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但仍難和上臂達到和諧平衡,這是絕大多數訓練者存在的切實問題。
    所以正確的答案是:必須專門進行小臂練習。由於小臂與小腿一樣,耐受性很好,因此最好安排在彎舉或背部練習後進行,這樣效果會更好。但手腕關節相對較弱,故採用的重量不要過大,以每組12-25次為佳。

    8. 深蹲要不要蹲到底?深蹲中最令人頭痛的問題是要不要蹲到底。
    大量訓練實踐證明,蹲到底對腿部力量的增長和圍度的增加更有效。原因是這樣做大腿肌群能拉伸到極限長度,同時對腰骶部力量增大也更有幫助。另一個作用是對臀大肌的刺激也很大,臀肌圍度也會隨之增長。
    對臀肌欠發達者來說,可以借此獲得改善,使之與大腿肌群平衡發展。對臀大肌本來就較發達者來說,則應考慮改變一下動作方式(可選擇平蹲),可在腳後跟墊一塊高度適中的木塊,使壓力更多轉移到股四頭肌上。也可做一些頸前深蹲(橫槓位於頸部鎖骨處,雙手交叉托護槓鈴)。這樣既可兼得下蹲到底的益處,又可減少其弊端。但這些變化最好採用自由深蹲,而不是在史密斯架上做。史密斯架的過度限制和前深蹲的取放不便,會對動作造成一定影響。
    平蹲(大腿與地面平行)能使用更大的重量,故也是腿部訓練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動作。將深蹲、平蹲及倒蹬等方式結合起來,你會在腿部發展上取得最大的收穫。
    以上8條訓練建議供大家參考。只有切實面對訓練中存在的問題,而不是放任、迴避,才能使自己的體格進一步發展。




2008-5-20 04:28 PM
查看資料  發短消息   編輯文章  引用回覆
  cobras81123
  中級會員 
 



  積分 954
  發文 233
  註冊 2006-4-22
  來自 taiwan
  狀態 離線
#2  

喔~~!!
多加參考
謝謝分享


2009-2-3 09:22 PM
查看資料  發送郵件  發短消息   編輯文章  引用回覆

可打印版本 | 推薦給朋友 | 訂閱主題 | 收藏主題

論壇跳轉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