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論壇 - 論壇暫存區 - 運動天地 - [潛水]浮潛─技巧練習∼
» 遊客:  註冊 | 登錄 | 會員 | 幫助
 

免費線上小說
動漫分類 : 最新上架熱門連載全本小說最新上架玄幻奇幻都市言情武俠仙俠軍事歷史網游競技科幻靈異 ... 更多小說

作者:
標題: [潛水]浮潛─技巧練習∼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kannadukikun
  金卡會員 
  委託代管~如有不周,請來訊!


 
  積分 16348
  發文 1961
  註冊 2006-4-13
  來自 仙島 神國
  狀態 離線
#1  [潛水]浮潛─技巧練習∼

海洋佔了地球的大部份
因此讓人類可以從古到今探索這美麗的新世界


浮潛的技巧練習
不僅是輕浮於水面的流覽,更融合了多項技巧與知識的開發
「浮潛」的定義不僅是漂浮在水面的活動,它包含了漂浮、下潛、上升、排水、換氣、呼吸、自救與器材選擇使用等等的技巧串連,除了個人的運動神經的協調外,更需要一個教練和一系列課程的教育和練習,並且許多技巧的練習都先要考量到危險的狀況。
例如:面鏡的排水的練習必需先假設面鏡進水,以避免嗆水的潛在危險。另外因蛙鞋使用不當而抽筋亦可能使練習者有溺水的現象產生。
因此在技巧練習時應聘請一位專業教練在旁指導,這樣便可將活動中的意外發生率降到最低。


一、面鏡排水:
雖然選擇了一組適合自己臉型的面鏡,但是在水面上浮潛時總會有些外來的因素使面鏡進水。如果水排不出來或者持續進水的話就必需注意是否有以下幾個問題:
1、面鏡配戴的位置是否正確。
2、面鏡和臉之間是否有頭髮或異物夾在中間。
3、鼻子吐氣是否輕緩持久。

二、呼吸管排水:
呼吸管進水的機率非常高,祇要配戴的角度不對或稍大有波浪都會使呼吸管進水。另外從水底浮升到水面時呼吸管進水。這時你就可以利用排水的技巧將水自呼吸管中排除後繼續進行呼吸的動作。

噴氣式
是將肺裡的空氣由口中短截而有力的呼出去,由於現在的呼吸管大多有排水閥的設計,所以在呼氣的力道上不必太過用力。

氣體膨脹式
這種排水的方式是針對沒有排水閥的呼吸管在潛水後回升時所設計的技巧,在水底上浮的過程中先吐一些空氣在管中,並且抬頭抑望水面,等到達水面後呼吸管內的水自然就被膨脹的空氣擠出管外了。

三、呼吸的控制:  
在水中的活動和陸地上的活動差異性非常大,尤其於水中阻力大,活動起來較費力,因此需要大量的氧氣補充。所以適當的呼吸控制也是減少二氧化碳產生和堆積的方式。

橫隔膜呼吸
是指水面每次吸氣時比平常吸氣來得深,由於吸氣較深當然速度較慢因此浮潛運動的模式也會因為呼吸的速度慢下來,但可增加氣體的交換量並相對的降低殘氣的比例。

快速呼吸
這種呼吸方式是在水面快速游動時運用。這種呼吸可配合蛙鞋踢動的速度來調整,並以自行訂定,但快速的動作和呼吸並不能長久,在長距離或長時間的運用可能會導致缺氧。

四、避免擠壓的技巧
水本身的重量使得水中較深處的壓力相對較大,祇要沒入水中一公尺的深度將立刻感覺到耳膜的疼痛,那是因為水中的壓力大於內耳空間的壓力,耳膜受到外在的壓力而向內凹所以產生疼痛。會受到外力擠壓的部位除了耳朵內的耳竇外,還有鼻腔內的鼻竇和肺部這些自然氣體空間。
在浮潛時想要避免這些不舒服甚至疼痛的擠壓。祇要將這些自然的空腔內增加一些壓力就行了。

耳竇的壓力 平衡技巧
在下潛的途中當感覺耳膜不舒服(不是疼痛)或聽覺有點異於平時,就必須用平衡的技巧,祇要用手由面鏡外捏住鼻子作擤鼻涕的動作(股氣),即可將肺部的空氣貫入鼻竇和耳竇,這時耳內的不舒適感應會消失。

鼻竇壓力的 平衡技巧
通常在進行耳壓平衡技巧時,肺部的氣體亦會進入鼻竇想要達到平衡的效果,但一定要用捏鼻子擤鼻涕的方式,如果幾次嚐試後仍會感到顎頭或鼻樑內疼痛的話,你就應終止浮潛的活動,並找耳鼻喉科醫生檢查。

面鏡的擠壓
面鏡和臉部間的空腔也是會隨著下潛深度的增加而產生擠壓現象,當臉部有被壓迫的感覺時。只需用鼻子向面鏡內吐氣就可以了,請記得深度愈深做的次數也要增加。

五、救生衣的水面充氣技巧:
在每次下潛前應先將救生衣的氣洩光。減少浮力才能潛到水底。可是上升到水面後需要一小段的時間休息和調適呼吸,如果沒有足夠的浮力就必需一直踢動蛙鞋來保持浮力。
所以水面救生衣的充氣技巧非常重要,首先先將救生衣的吹氣口握在左手,並將充氣閥門打開,此時的蛙鞋踢法必需改變,兩腳前後張開後用力向中間回夾,此時將會產生衝力衝出水面,藉著衝出水面的時間張嘴吸氣,身體回落水中後再吹入救生衣當中,這樣往覆幾次救生衣內的空氣就能夠產生較大的浮力了,但要注意的是在做這個動作時是不咬呼吸管的。

六、水中站立
使用蛙鞋能增加游速,但有時卻也會成為負擔,像在淺水中由平趴的姿勢站立起來的時候,就會產生阻力使得雙腳無法往前跨出而無法站立。
站立的技巧很簡單,祇要將平趴著的身體翻轉讓背向著水面,再彎腰曲膝蹬腿便能站立了,通常站立起來後背部是向著岸邊的,這時必需倒退著走,因正常方式向前行走很容易因蛙鞋的阻絆而跌倒受傷。

另外,水上活動多少都俱備了些潛在性危險,要避免這些危險只有依賴裝備技巧和對海洋的正確認識。因此,浮潛是需要教育和訓練的,並不是像一般人想像中的那麼簡單和不具傷害性。





神無月君  參上

2006-8-10 02:50 PM
查看資料  訪問主頁  發短消息   編輯文章  引用回覆
  kannadukikun
  金卡會員 
  委託代管~如有不周,請來訊!


 
  積分 16348
  發文 1961
  註冊 2006-4-13
  來自 仙島 神國
  狀態 離線
#2  [潛水]浮潛─裝備∼

讓自己更安全的造訪大自然


雖然有熟練的技巧和專業人員的引導,但仍需有完整的配備。好讓你在千變萬化的海洋世界中,得到更多的樂趣和安全。雖然有熟練的技巧和專業人員的引導,但仍需有完整的配備。好讓你在千變萬化的海洋世界中,得到更多的樂趣和安全。
浮潛的基本器材包括有面鏡、呼吸管、蛙鞋和可充洩氣的救生衣。
這些器材的作用不外乎是讓參與浮潛的人更省力、快速、安全和舒適的在海底活動。每種器材的選擇亦是要依個人體形和能力來決定,一組適合個人的器材更能提供浮潛時的安全和舒適。
對於器材的選擇和應用概念,使用者更應有更多的認知,那就是器具應隨著個人技巧和能力提升,依據不同的過程使用不同的器具,且任何一種器材都有使用和操作上的方式和優缺點。


面鏡
面鏡是唯一能在水中提供良好視覺的工具,它能將水隔離而讓你的視野看得更清楚。
這層間隔的空腔在下潛的時候會因水深的增加而形成擠壓臉部的現象,這時就需用鼻子呼氣來平衡面鏡裡的壓力。
因此一個面鏡基礎的設計應有罩住鼻子的功能和可以從面鏡外用手指捏住鼻子的設計,所以一般游泳用的雙眼式未罩住鼻子的泳鏡是不能拿來浮潛的。

必備的功能
柔軟雙層式裙邊
不需要用束緊帶子的方式就能和臉部密合。

鏡子是安全玻璃的組合
在鏡子破裂時安全玻璃不會有細長尖銳的碎片造成人身的傷害。

有鼻袋或有捏鼻子指套的設計
這種功能可讓你輕鬆的捏住鼻子來平衡下潛時水壓所造成的內耳壓力。

可輕易調整的固定帶
可以在浮潛的同時,隨意調整面鏡的鬆緊度。

呼吸管
呼吸管的功能是讓浮潛者在浮潛時不必頻頻檯頭換氣而達到節省體力的效果。呼吸管的材質和面鏡一樣有橡膠和矽膠的,而管子的尾段應選擇有軟度PU膠質或塑膠材質,以免在浮潛時刮傷潛伴,選擇呼吸管應注意以下幾個要點:

呼吸容易
口徑要大並避免彎度過大和折彎太多的形式,因為這些都將會增加你的呼吸阻抗而影響到呼吸的順暢。

排水容易
現在大多數的呼吸管都有排水閥的設計,它能夠讓你輕鬆的將水排出,尤其是在下潛後回升到水面的時候你將迫不急待的想將水排出進行下一次的呼吸,這時排水閥就有很大的功用。

長度不可超過 42 公分
太長的呼吸管將會增加呼吸阻抗和降低排水效果,在快速的游動時更容易造成二氧化碳在體內的堆積而造成缺氧;而過短的呼吸管很容易受到波浪的侵擾而進水造成嗆水的現象。

蛙鞋

蛙鞋的功用是讓你在水中利用最有力的腿部肌肉來踢動產出較快的動力和速度,而由於不同材質製成的蛙鞋和蹼面大小設計及彈性硬度都將會使在水中的速度有所差別,但是對一個浮潛者來說這些因素並沒有太大的影響。

鞋式(套腳式)
這種蛙鞋通常較軟,彈性硬度不高,大多是在泳池訓練游泳選手時使用,以浮潛安全來說在台灣沿岸性的浮潛活動並不太適合,因為它不可調整所以不能多穿一雙保護防滑的套鞋,而穿著蛙鞋在岸邊或潮間帶行走更有跌倒的危險。這種蛙鞋祇適合於船艇上的浮潛活動。

可調整式
可調式蛙鞋蹼面比較大,大都為水肺潛水者愛用,由於鞋帶可調整寬容度大因此可穿著套鞋套入,避免腳部直接和鞋底接觸減低了因磨擦而產生的傷害。而現今可調式蛙鞋的鞋帶又增加了快御裝置在穿脫上更方便快速,更可在潮間帶或激浪區的淺灘出入水時減少滯留時間,也在安全性上提升了不少。

口吹式浮力調整救生衣

口吹式浮力調整救生衣指的是可隨時充洩氣的浮力裝置,使用它的好處是在水面漂流時可用口吹方式將救生衣吹以達到正浮力,讓浮潛者得到足夠的浮力在水面漂浮休息。
救生衣大多數套頭式的並有腰帶和襠帶的設計,並且顏色鮮艷,萬一浮潛者發生危險時可方便找尋。在水面充洩氣時可由左側臉旁的吹氣口充洩氣,充氣口應有保險裝置,以避免充氣後氣體流失。
在使用前和下水前的準備,先將救生衣套在脖子上再依序將腰帶、襠帶扣上,記住不能扣得太緊以免影響呼吸和影響吹氣後救生之的膨脹而減小浮力,將多餘的帶子剪除以減少因不小心的纏繞而發生危險。檢查充洩氣的功能是否正常,充氣後浸入水中看看是否有氣泡冒出的露氣現象。

從事浮潛活動的條件衹需要身體健康,心肺功能健全、耳鼻喉腔功能正常,並且沒有任何過敏性疾病都可以學習,但若想以人類的有限,去窺探自然的無限,就必須依賴完整的器材,才能發現海洋無限的美。


[ Last edited by kannadukikun on 2006-8-9 at 06:56 PM ]





神無月君  參上

2006-8-10 02:54 PM
查看資料  訪問主頁  發短消息   編輯文章  引用回覆
  kannadukikun
  金卡會員 
  委託代管~如有不周,請來訊!


 
  積分 16348
  發文 1961
  註冊 2006-4-13
  來自 仙島 神國
  狀態 離線
#3  [潛水]浮潛─注意事項∼

莫欺大自然



任何活動都必須依賴技巧或裝備來達成,不論裝備再進步,技巧再純熟,那只是適應海洋活動的一種方式。以大自然來說,這種方式是脆弱不堪一擊的,所以在與大海接觸時應抱著一種尊從敬畏的態度。才能藉器材和熟練的技巧安全的自海洋中學習。雖然你學會了上面的技巧和器材使用方式,在下水時仍應遵守安全守則。

行動前準備:
1.搜集資料:在每次參與浮潛活動前應搜集該水域的天氣、水流、水溫、風速、浪況等等的資料。資料越齊全自身的心理和生理準備及器材的準備愈為完備。
2.檢查裝備:依據所得到的資料準備和檢察裝備,例如水溫比平常活動區域低則需要更厚的防寒衣,而較厚的防寒衣則需要更重的配重,另外必需將所有浮潛裝備仔細檢查是否有破損和漏氣漏水現象。
3.在陌生水域浮潛請聘當地的導遊或教練來作指導和安全維護。
4.防曬的準備:大多數的浮潛活動都在水面和岸邊活動,穿著浮潛專用的保護衣物(防寒衣、水母衣)是防止曬的傷唯一途徑。
5.事前的適應:在每個浮潛季節開始時大都經過一段長時間來下水,不但技巧生疏,適應力也減低了,先找一個泳池來做事前的適應和技巧複習也是應該的。
6.身體的健康:請醫生替你做完整的身體檢查,尤其是在活動間斷期內曾患過重病者,得到醫生的允許再參與活動。
7.浮潛計劃絕對遠離港、航道和船隻出入頻繁的區域,另外近年來海岸邊和潮間帶出現了大量的消波塊,這些消波塊堆砌,往往會造成許多的縫隙,每當波浪拍擊時會造成強大的水流,非常容易將浮潛者卡在其中。
8.參加任何的戶外活動都有可能面對意外的發生,因此應學習一些基本的急救常識和心肺復甦術的訓練。

下水前:
1.浮潛活動是種樂趣的休閒活動,所以祗有在心情愉快和生理沒負擔的情況下才從事活動,如果在任何時候覺得有壓力或負擔就應立即終止活動。
2.任何一個水域在下水前都應在岸上先觀察即使是很熟悉的水域,觀察、浪況、潮汐、水  流、上下岸地點、激流區和評估出容易發生危險的區域。在海況最佳時下水活動。
3.和同拌討論與觀察到的任何現場的狀況,並取得共同的決定,依決定實行。
4.作好應付緊急狀況的心理準備,沒有任何人希望有意外發生,但通常的心理準備不但在緊急情況時不會措手不及。更可在活動時預防危險的發生。
5.活動前不可吸煙、喝酒、服食有麻醉或鎮定性質的藥物。
6.離岸風是水面浮潛者的大敵,因此在浮潛現場觀察時一定要非常仔細,以免被強風吹向外海而發生意外。

浮潛時:
1.先調適水面的中性浮力,如果穿著防寒衣和配帶配重時一定要精確的取得水面中性浮力,避免過重而造成浮力,過多的負浮力易增加水中行進的阻力。
2.浮潛時多注意水流的方向,必要時需逆流行進,並保持預定上岸地點是在下游處。
3.多注意潮汐,潮汐的漲退往往會改變水流,一般在浮潛時在水層表面浮潛並不容易感覺海流的流動,甚至隨著海流漂浮觀賞是最輕鬆的,可是在不知不覺中亦可能流到外海無法回岸。
4.隨時注意風向以免被離岸風吹到外海。
5.下潛時應早點做耳壓平衡,請記得在整個下潛過程中都要做。
6.和同伴保持良好的默契,在一人下潛時另一人應保持在水面,即使在水面也應保持在一起。
7.任何海洋生物多少都有些毒性,不論是碰觸或蛪刺都會在皮膚上引起不舒服的反應,因此盡可能不去碰觸海中生物以免受傷害。
8.任何一次的下潛前絕不可做過度的超呼吸,以避免淺水黑式症的產生而發生危險,請記住要在水中待較長的時間唯一方式就是放輕鬆,不論是在情緒上或動作上。
9.上升時保持眼睛注視水面和單手伸直來保護頭部是唯一可避免發生碰撞傷害的方式。
10.祗要是浮在水面一定要保持正浮力,不要認為向救生衣內吹氣增加正浮力是件麻煩的事,那是唯一能讓你安全的保持在水面的方法。
11.保留體力可以應付突發性的事件,千萬不要讓自己體力耗盡,在任何時候祗要覺得疲勞或寒冷都應終止活動。
12.抽筋會減低活動能力,更會帶來肢體上的痛苦,隨時變換肢體的運動模式或在水面休息可有效的預防抽筋。


浮潛能讓人類更了解海洋,但是往往浮潛也給海洋帶來很多的傷害:垃圾和不當的踩踏、觸摸、拾取都隨著人潮湧進了淺淺的珊瑚礁中,這些不當的傷害均是對浮潛技巧的不熟練和對海洋的認知與觀念不正確所造成的。
除了對浮潛的安全注意外,我們更應該抱著對海中環境的尊重及不侵擾海洋生物的基本態度,並對這個美麗的大海多加保護,讓我們能有更多良好的海域可作浮潛或潛水的活動,並讓下一代有更豐富的海洋教材。





神無月君  參上

2006-8-10 03:00 PM
查看資料  訪問主頁  發短消息   編輯文章  引用回覆
  kannadukikun
  金卡會員 
  委託代管~如有不周,請來訊!


 
  積分 16348
  發文 1961
  註冊 2006-4-13
  來自 仙島 神國
  狀態 離線
#4  [潛水]浮潛─地點解析∼

台 灣 水 底 風 光



台灣有福爾摩莎和寶島之美譽,由於四面環海,並且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擁有海洋生物資源最豐富的海洋環境,而在地形上亦有很多的特色,包括有:平坦的沙灘、壯麗的海蝕崖、海蝕砂岩平台以及種類繁多的珊瑚礁等獨特美麗的景觀。另外,在台灣境內的河川也多達 151 條,非常適宜從事水上活動。而且氣候溫和,在南部由北迴歸線通過的嘉義、花蓮及外島的澎湖為熱帶氣候,在北部則屬於亞熱帶氣候,形成了兩種不同的型態。
台灣適合浮潛的海域非常廣泛,由北部的北海岸、東北角、花蓮、台東、墾丁、綠島、蘭嶼和澎湖都非常適合進行浮潛活動,並且在各地區亦有不同型式的的生物特性和海洋環境。但由於遍及的地點太多,所以下列舉出幾處最受浮潛或潛水玩家喜愛的好地方,供讀者作參考。


東北角

東北角海岸風景特定區北起瑞芳南雅里,南迄頭城北港口。依山傍水,綿延數十公里長的海岸線上,具有山林、溪流、海蝕平台、海灘、海洋等不同的生態環境,以及壯闊美麗的景觀資源。
由於該海岸位處於黑潮暖流及大陸沿岸流的交會地區,所以一年四季的海流和水溫均不相同,並且在不同季節裡所能發現的生物種類也就不一樣,例如:在冬春兩季裡,各種藻類繁生,海蝕台上有如一片綠地;夏日則因高溫不適合藻類生長,變成一片荒涼的岩石,但實際上在岩石的隙縫間和潮池裡,仍然棲息著許多的海洋生物,是觀察生態的好對象。
在東北角海岸地區裡生長數百種的海藻、魚類、螺貝類、珊瑚和各種無脊椎動物。這些生物不但種類多,同時在數量上也相當豐富,是初步觀察海洋生物的好地方。

墾丁

墾丁地區位於臺灣最南端恆春半島的南側,氣候方面屬於熱帶海洋型,終年氣候溫和,在地形上則為中央山脈尾端向南延伸的丘陵台地。海岸線曲折多小海灣,景色相當優美。
總括言之,墾丁地區兼備了海洋、丘陵、台地、水潭,草原,原始林、河川等變化多端的地理形勢,台地擁有豐富的生態資源與多姿多采的地理景觀。由於該區四週環海,海水清澈,甚少受到汙染,所以這裡的海底除富於海洋地形景觀之外,並具有豐富的海洋資源,在海面下倒處是一片浩瀚的珊湖美景,並有各種漂亮且色彩繽紛的珊瑚礁魚類遨遊水中,讓你有身在水中皇宮一樣的絢麗壯觀。

綠島

綠島是一座由海底火山噴發後,所形成的島嶼,全島多山,海拔281公尺。綠島位於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的交接處,由於受地殼間歇性隆升及海浪侵蝕的緣故,島的四周形成裙狀珊瑚平台。潮間帶寬度在目視數十公尺到百餘公尺不等,而潮間帶以上則為海灘。
綠島的海底景觀更是引人入勝,四周海域珊瑚密佈,大約有兩百多種珊瑚,更有種類繁多的珊瑚礁魚類和海洋生物。由於綠島位於黑潮北流的通道上,且附近有湧升流存在,因此給當地帶來豐富的海洋生物資源,珊瑚類、魚類、蝦蟹貝類等種類與數量亦相當繁多,同時也充份顯示出熱帶海域資源的特色。另外,其他生物如海蛇、海龜、鎚頭鯊等動物亦經常在此出現。

蘭嶼

蘭嶼離綠島73公里,同樣是熔岩所構成的小島,地質多以安石岩集塊岩為主,且四週有著和綠島一樣的裙狀珊瑚圍繞,海水特別清澈。因有黑潮帶流經,所以海下能見度可達50公尺以上,其景觀依然保持原始狀態,充滿各色珊瑚海綿及龐大海蛇族群、魔鬼海膽,各種海星遍佈,極具特色,是國內最好的浮潛和潛水場地。





神無月君  參上

2006-8-10 03:05 PM
查看資料  訪問主頁  發短消息   編輯文章  引用回覆

可打印版本 | 推薦給朋友 | 訂閱主題 | 收藏主題

論壇跳轉選單: